為了賺錢而上班對嗎?
在大多人心中,賺錢的方式常常被限制在傳統的工作模式中。
然而,經過三年的社會歷練,我開始對這種方式產生質疑。
為什麼每個月辛苦賺來的錢都拿去繳給房東或是銀行了呢?
這樣每天上班幫銀行打工要何時致富?
就算是獲得升遷成為主管,加薪幅度也很有限,但卻忙到不行😕
如果你也對於上班這種賺錢方式抱有疑慮,接下來的內容希望能夠提供一些啟發
致富的三種槓桿:
第一種是人力,也就是用金錢交換很多人的生產力,這是從古至今都在使用的槓桿。例如古代貴族透過庇護領地居民人身安全的方式,來交換農民的勞動產出,但在現代社會當中,管理其他人不是件容易的事,因此這會是越來越難應用的槓桿類型。
第二種是資本,這是上一代台灣人致富的主要途徑。準備好房屋頭期款之後,剩下跟銀行貸款的部分就屬於資本槓桿。這種槓桿類型適合輕易從銀行搬錢出來的人使用,對於普通人有著一定的門檻。
第三種是在網路上的內容或服務,這是數位時代下全新的槓桿,也是最沒有門檻的類型。包括上傳影音、文字到各式平台和軟體;其中軟體的效果非常驚人,只需要使用電腦,進行軟體程序開發,就能將你的努力成果以無任何邊際成本的方式放大。這最明顯的例子就是Microsoft、Google、 Amazon和Meta等巨頭的興起。
納瓦爾寶典: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, 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》
複利的威力
在這裡我個人最有感受的就是第三種槓桿,這類型槓桿低成本,卻能以複利形式進行增長!
三個例子,說明它的威力:
- 科目三:光是在TikTok上,播放量已超400億次
- Chatgpt :達成破億使用者的時間僅僅花了一個月
- 奇軒TrickingYT 頻道:台灣第一個破千萬訂閱的頻道
既然如此我們該怎麼做呢?
做自己就不用跟誰競爭,找到你可以做得比其他人更好的事情。因為你知道怎麼把事情做好,你就會更樂在其中,然後找到讓這件事為社會所用的方式,並加上槓桿把你的名字放上去,在此過程你會承受風險,但也會獲得回報以及對於資產的所有權。最後,再加把勁把事情做大!
總結
這本書的核心思想:「發現自己的天賦,將其商品化,最後利用數位槓桿放大收益。」
傳統觀念中,許多人對於槓桿投資抱有偏見。
但實際上,工具本身是中立的,關鍵在於我們的認知和使用方式。
很有趣的是,如果一一舉出上班的優點,會發現有許多優勢也是槓桿所提供的:
- 人脈槓桿:當遇到貴人好同事,無論是家裡有礦、分享新商機或是跳槽時帶上你,都會得到一些本來不屬於你的機會
- 資本槓桿:有公司的定期薪資收入,才有機會用便宜的利息向銀行借錢
- 公司資源槓桿:整合公司的優秀人才與資源,才較有可能讓自身參與開發世界級的產品及服務
然而,要享受在公司上班所帶來的好處,通常需要付出巨大犧牲,尤其在台灣變態職場中更是如此。
相較之下,網路上這類複製成本為零的槓桿,提供了一種成本低廉且回報無限的機會。
因此我會強烈推薦每個人,都能想想該怎麼使用數位槓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