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來瑞典的這個月,學校或是學生組織每天都有安排各式各樣的活動,幫助大家更好地融入瑞典校園生活,行程的豐富程度,真的是只怕你沒體力玩不怕沒活動參加,這句話完全不誇張,這邊的學生活動,常常都是從下午五點到晚上2點才結束。
但隨著Novisch Period(新生歡迎會)的落幕,揭示瑞典留學邁入下階段,從生存轉變到生活。
這意味著很多新鮮事可能都不再那麼新鮮,日常生活的種種壓力會逐步浮現,舉例而言:我們科系的碩士課程,都是以每週學習40小時來設計,所以即便沒課的時候,也很常用來寫作業或是複習課程內容。
另方面,日子一天天過,北歐最美好的夏日時光也一步步邁向憂鬱的冬季情景,天氣常常都是維持在9-12度,同時伴隨著強風苦雨,每天都輕易超越寒流來襲的寒冷程度。
此外做了幾年的上班族,慢慢被每月穩定進帳的收入給馴化,出來之後看著銀行帳戶水位持續下降,其實壓力也是真實存在的
這種種因素都會讓人一遍遍對自己進行靈魂拷問:
我這樣放棄很多東西,出來留學值得嗎?
所以我衷心建議如果有出國讀書想法的人,第一步永遠是要找出一個自己認可的原因,這可以幫助自己能堅持更久,遇到生活上的不順,也能帶來力量很快就振作起來。
對我而言想出來的原因有以下幾個面相:
高房價社會
隨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進入社會,我注意到大家的話題,很多都變成與工作或是賺錢買房等有關,加上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,很多人對於”日常生活”的想像就變得很昂貴。此外台灣社會根深蒂固的想法,那就是你必須買房否則就代表你是底層魯蛇,連談戀愛都沒有資格。
但是台灣的房價極度不合理,內政部公布的數據,顯示目前全台的房價所得比上升到十倍之高,遠高於世界銀行所建議的1.8倍到5.5倍,而這個指標在瑞典是大約7.3倍左右。因此如果為了迎合社會價值觀,很多人只好犧牲生活投入工作,以求每月能按時還上房貸。然後咬著牙買下去後,又開始希望過幾年房價會再漲上去,到時就能找下家接盤,小房換大房,就像在玩傳炸彈的遊戲,只要自己不是最後一個倒霉鬼就好。
一般而言,每月所負擔的房屋貸款要落於薪水的1/3才會是一個比較健康的範圍,然而現在很多家庭每月所承擔的貸款壓力,卻達到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。這種情況下,無論對個人生活或是社會都帶來很不利的影響。
因此回過頭來,我就會思考為什麼平常這麽講究cp值的台灣人,在這筆可能是人生最大一筆支出的情況下,卻只能挑這些小而貴的商品呢?
價值觀
每個人隨著生活經歷的不同,造就出不同的中心指導原則。而我的中心思想,我滿認同的觀念來自《金剛經》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;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如果所有有形東西都不會永恆的留下,那無形的體驗或許才能受用終身。
具體而言,我會想像如果把自己的一生濃縮成一部電影,到底會帶給觀眾怎麼樣的觀影體驗呢?是喜劇?悲劇?犯罪片?勵志片?甚至會是浪漫愛情片呢?
基於這個原則,我發現在台灣的日子越來越難得到新的體驗了,尤其個人還不像一些真正的藝術家一樣勇敢,可以為了追求自身熱情,燃燒一切,就算讓自己處在很糟的生存環境都在所不惜。此外我相信《原子習慣》一書所提到的內容:「凡靠意志力的必定會失敗。」而是要建立一套自然而然的習慣系統,所以我所想到一個比較容易達到的做法,就是讓自己生活在一個截然不同的環境,那我自然就會有很多新的體驗。
首先從自然環境開始,台灣是個天氣炎熱 人口稠密 科技業為主的小島。ok 那我就去天氣很冷地廣人稀,產業多元的北歐社會。
再來台灣的文化很多元,主要受到本土文化 日本 美國 中國以及韓國的影響,但對於其他地方的文化歷史語言都不是那麼熟悉, 甚至我們常常會把歐洲混為一談,但明明每個國家幾乎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及歷史,如果能知道這些東西我會感到很有趣,而且來這也有地利之便方便參觀各大博物館或美術館。
所以透過來留學,我認為也可以輕易滿足我對豐富生活經歷的渴望。
以上這是我想清楚為什麼來留學的原因,歡迎讀者也分享你想留學的主要動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