趁著期中考周溫書假的期間,我很調皮的飛去義大利玩耍。 這次主要拜訪的是比薩以及佛羅倫斯兩座城市,也解鎖人生首次沙發客之旅。 因為我是一個沒有過多計畫旅行的人,所以就是走到哪看到哪,主打一個輕鬆放假的路線!
比薩
這次在比薩停留的時間比預期還長。第一天下了飛機,走走停停間便來到了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比薩斜塔。剛到時,我先是被遊客的人數震撼到,滿滿的人群實在讓人印象深刻。再細看,幾乎所有遊客都在擺出相同的動作拍照,手扶斜塔的經典姿勢彷彿是一種集體默契,讓我不禁聯想到「集體潛意識」或「阿卡西紀錄」這類神秘的概念。
更讓我驚嘆的是,斜塔所在的廣場上,每一棟建築都美得讓人目不轉睛。當我親眼目睹比薩斜塔的斜度時,腦中浮現一個疑問:義大利的建築師究竟有著怎樣的風格與靈感,才能將這樣一座需要精密計算的建築物建得如此傾斜?這次的觀賞經驗,讓我對義大利建築有了新的想像與敬佩。
逛完比薩斜塔後,我在旁邊的麵包店點了一杯咖啡和一片披薩,頓時感覺完成了一個有趣的成就:在比薩(Pisa)吃披薩(Pizza)。這種諧音梗的快樂,要讓台灣人放棄實在Taiwan了。
接著,我注意到廣場旁邊就是 Pisa San Rossore 火車站,直接可以搭火車前往佛羅倫斯。於是,我提前啟程,前往這趟旅行的主要目的地,期待下一段的精彩旅程。
佛羅倫斯
搭了75分鐘的火車後,我抵達這座曾經是世界中心的城市。下車後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熙熙攘攘的遊客與繁忙的交通設施。
我心目中認識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步行,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品味城市的街景、感受空氣中的氣息,並聆聽不同語言聲調的交談聲。
因此,佛羅倫斯給我的第一印象竟然有點像台灣:街上擁擠的機車、狹窄的人行道、略顯焦躁的駕駛、空氣中的些許味道,以及沿街擺桌營業的小商販。
然而,與台灣不同的是,路上隨處可見的藝術作品以及天際線,讓人瞬間明白,為什麼遊客們願意忍受這些小小的不便利,千里迢迢來到這座城市。
米開朗基羅廣場
稍作休息後,我便搭乘公車前往米開朗基羅廣場,一睹這座城市的全景。站在半山腰,午後柔和的陽光灑在城市上空,為紅頂的教堂與旁邊的鐘樓鍍上一層金色光暈。俯瞰這一切的瞬間,心中滿是幸福,能親眼見到這樣的美景,真是人生一大幸事。
烏菲茲美術館
隔天的重頭戲,是一早參觀烏菲茲美術館,感受梅迪奇家族推動的文藝復興如何深刻影響西方社會。為避免走馬看花,我特地在 Klook 上預訂了導覽服務,希望能獲得更豐富的知識。然而,當天的導遊是一位年邁的老先生,講解聲音不僅低沉無力,還帶著濃濃的義大利腔,讓解說的內容理解起來有些吃力。
即便如此,透過展廳的精心安排,文藝復興的重大影響依然清晰可見。展覽的起點是喬托的宗教壁畫,畫作充滿濃厚的宗教色彩,構圖不太講究合理性,人物表情樸素,畫面主要為宗教服務,常用金色圓盤襯托人物的神聖氣質。
但喬托的突破在於,開始將“人味”融入畫作,引領後來的藝術家更注重畫面的合理性、人體結構與光影變化,這種變革也促進了物理學、醫學與解剖學的進步。當我站在《春》與《維納斯的誕生》這兩幅只在課本中見過的名作面前,心中湧起深深的感動。正是這些先賢的努力,才讓人類文明得以發展至今日的高度。
短短一個上午,透過美術館的展品,遊客可以清楚見證時代的進步,感受日漸成熟的透視技術、光影效果與人物表現力。而當展覽接近尾聲,看到梅迪奇家族的畫像時,心中油然而生一種敬意與感謝。這樣的展覽安排,實在是高明至極。